你曾經有過這種感覺嗎:
- 本來心情很好,但一瞬間被一種強烈的負面情緒籠罩(是真的有一個東西籠罩心頭的感覺)。
- 你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陰影在你的頭上,如果感覺可以具體化的話,你的頭頂就是有一朵很巨大的烏雲。
- 當不舒服的感覺發生的時候,你會覺得自己「不值得」開心起來,看到別人很開心,自己覺得很諷刺、格格不入。
- 你通常都會把自己關在一個空間,不要讓任何人靠近。因為你害怕,他們靠近會被你的烏雲感染到。你總是對別人比對自己還好。
- 你經常覺得負面的感覺沒有盡頭。大部分的時候都是很難過的,很少有晴朗的日子,就算有時候天氣好一點,你也覺得等一下就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
像這樣的感覺,我通常把它叫做「內心裡面的疫情」。在這本書《只要我們肩並肩》談的雖然是疫情底下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變得疏離,很多原本可以做的事情都不能夠做了,但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這一張圖,在圖片當中,那種強大的壓迫感,幾乎令人窒息。
當然,從疫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是一個觀點,但我覺得繪本最厲害的地方是,很多時候我們還可以看到圖片後面的隱喻。就像這張圖,右上方看起來非常晴朗,左下角卻有巨大的烏雲,而站在畫面中間的人,只能很無力地面對這個烏雲逐漸有籠罩,甚至再慢一點點,這個充滿壓力的烏雲,就要侵蝕他所在的位置。
像這樣的心情,你曾經感受過嗎?
換句話說,這本書可以描述的是病毒、疫情,同樣地也可以是你內心的烏雲。
在疫情底下,我們紛紛都長出了一種「就算隔離還是可以好好生活的方法」,透過遠距上班、在自己的空間裡面和家人相處,找到自己覺得舒服的事情,甚至有些(社交焦慮的人,終於因為疫情,可以不用去面對更多的人,反而會有一種安穩的感覺。相形之下,現在三級警戒解除,要踏出烏雲、回到過往不習慣的世界,對於這些人來說才是可怕、不確定、和充滿擔憂的。
解封症候群
你最近也有這種「好不想要解封」的感覺嗎?雖然這種感覺,說出來好像政治不正確,甚至可能會有人說,怎麼會有人期待疫情不要解封?但其實你心裡面很想說:有些時候你寧可有一個空間,讓自己隔著某種距離和其他人互動,這樣子其實比較安全。
在這本書裡面,作者描述了一些「有間隔的互動」,裡面的主角一開始很不習慣這個疫情,可是隨著時間,彼此逐漸在疫情蔓延的時候,找到了一種保持距離,又可以彼此關心的溫柔。
對我來說,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最好的距離」,就像那一篇知名的貼文裡面所寫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找到屬於你自己的距離,就算你的世界裡偶爾會有烏雲,你還是可以擁有烏雲裡面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