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ACT一學就上手》:真正珍貴的生命,是實踐你的相信

海苔熊
Jun 6, 2021

--

最近在看承諾與肯定療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ACT),覺得相當有意思,在這邊我想用一個虛構的憂鬱症患者小明當作例子,分享這個「彈性六角形」(hexaflex)給大家(先看左下角紅色字體「cognitive avoidance」的部分,順時鐘方向):

Picture credit : Why OTs and PTs are perfectly placed to use ACT.
  1. 認知糾結:我很糟糕、什麼都做不好、嘗試過很多治療都沒什麼用,早上都爬起不來,更別說是好好做事情了⋯⋯活著到底有什麼意義?根本沒有人在乎我⋯⋯
  2. 經驗逃避:有些朋友會關心我、傳訊息給我,想要跟我聊天,但我很不喜歡麻煩別人,甚至我覺得麻煩他們會讓我很有罪惡感,而且,跟他們講話又會讓我感到焦慮,甚至會讓我聯想到我比不上他們。
  3. 如何受到過去或未來的控制:從小我媽就跟我說「早知道就把你墮胎墮掉!」,我好害怕自己是一個沒有用的人,所以一路都很努力唸書,然後也運氣很好高中大學都是第一志願,可是我還是常常害怕有一天我的好運會用光。我好擔心有一天我會孤老終身、沒有人陪伴我,所以我很努力的賺錢,幫自己買「防老險」。
  4. 沒有方向:儘管是這樣,我還是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長久以來,我都在當濫好人、同事有什麼事情要我幫忙,我都不會拒絕,儘管那並不是我份內的工作。可是人生繞了一大圈,我還是常常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好像海上面的一條破船,不知道哪裡可以靠岸。
  5. 逃避的行動:最近可能因為在家工作,我常常覺得心情很低落,經常出現負面的想法、討厭自己。有些時候一整天都在追劇,有些時候就躺在床上能夠睡多久就睡多久,還有一些時候用很多的酒精來麻痺自己。可是每次醒來,還是一樣很討厭自己⋯⋯。
  6. 自我概念化(把自己當成內容):那些想法包括「我很沒用」、「我是個糟糕的人」、「這世界上沒有人會喜歡我」、「我的命好苦」等等,不知不覺好像成為了我自己的一部分。我用「憂鬱症患者」這個標籤來定義我自己,某種程度上面獲得了一種安穩,可是卻又有一種無止境的悲哀。

用ACT找回人生能量

如果你也是像小明這樣的人,那該怎麼辦呢?根據ACT的想法,你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建構自己的生活。回到這張圖片,我們一樣從左下角開始,這次大家請看黑色的字體:

  1. 脫離糾結:退後一步思考「我很糟糕」這句話。如,可以跟自己說「我有一個『我很糟糕』的想法。」或者是「有一朵雲上面寫著『我很糟糕』,飄到我頭上。」藉由這種方法,把「想法」和「自己」區隔開來。
  2. 接受:開放自己、不需要去挑戰「我是一個沒用的人」這個想法,單純就接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一個「我就爛」的概念)。想像有一張紙上面寫著「我很沒用」,然後放在你旁邊不遠處的位置上。不需要把它撕破,允許它就放在那裡。
  3. 活在當下:當你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被過去或者是未來給抓住(被過去抓住的時候,你容易感覺到憂鬱,被未來抓住的時候,你容易感覺到焦慮),把自己抓回現在。例如,你可以數一數自己現在的呼吸、感受腳掌踩在地上的踏實感、仔細觀察桌面的紋路。透過覺察把自己拉回現實。
  4. 找回重視的價值觀:詢問自己,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如果在百年以後,你想要留下一個價值觀或者是信念給後輩,你覺得那會是什麼?例如,要關懷別人、要活在當下、要對自己慈悲⋯⋯什麼對你來講是重要的?
  5. 付諸行動:如果要達到你信仰的價值觀,你可以做出什麼具體的行動?例如,你覺得對自己慈悲是重要的,或許今天就可以在睡覺前跟自己說幾句話「你今天做得很棒了」、「就算有時候討厭自己也沒關係」。可以在心裡面默念,或者是寫在你的手機記事本裡面,這都是具體行動的一種。
  6. 把自己當作脈絡:與前面的第六點剛好相反,如果你腦袋裡面有「我是一個沒用的人」的想法,並不代表你真的是個沒用的人,只代表你現在有一個這樣的想法。你可以想像自己就像是名偵探柯南,正在觀察「我是一個沒用的人」這個想法。你的「自我」是一個時時刻刻在覺察的意識(self as context),而不是那個想法本身(self as content)。

這個療法並不是為了減少症狀而被開發出來的。相反地,透過這六個步驟,問題並不會被解決、症狀跟困擾也一直都存在,但有趣的是,因為你接納症狀的存在,並且在「你和症狀」之間拉出距離,這個症狀反而沒有讓你那麼不舒服了。更重要的是,你會多一點心理空間,去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

或許人生就是充滿苦難,或許你我的日子,會有很多的情緒憂鬱和焦慮混雜著襲擊,過就算這樣也沒關係,畢竟辛苦本來就是人生的常態。真正珍貴的是,就算在這樣的一種時候,我們還是能夠把握自己真正信仰的東西、去實踐我們的相信,在每個當下裡面找尋意義。

光是這樣的過程,就是了不得的人生。

*圖片截取自下列網址

買這本書

--

--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女人迷、姊妹淘、泛科學、Herbuty 、鍵盤大檸檬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