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3 督導筆記:有時候「骯髒」*的路,才能抵達想去的地方?

海苔熊
11 min readDec 3, 2019

--

寫在前面

這篇文章涉及一些比較敏感的觀點,而某位心理師的建議也不等同於所有心理師會認同的狀況,同樣的督導也是,督導的建議也不是聖旨。每一個心理師都有自己認同的價值觀跟風格,因為受過專業訓練,我們會盡量不要讓自己的價值觀去影響到個案,儘管如此,大家都是人,也還是有所限制。

除此之外,我的理解可能跟督導所說的也會有所出入,不一定能夠百分之百如實表達他想要告訴我的事情。不過既然是我自己的筆記,所以大部分是寫給自己看的,大家可以斟酌參考就好。

最後,關於標題「骯髒」*這兩個字,不同的人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我把它彙整在最後註解的部分。

如果你覺得前面的三個點都嚇不倒你的話,可以繼續往下看。

有時候「骯髒」*的路才能夠抵達目標?

今天督導K講了一句嚇死寶寶的話,這也因為他的這句話,讓我茅塞頓開(下面是我整理理解的內容不一定是老師的意思)。由於實在是讓我太吃驚了,所以督導完之後我甚至還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平復這個我對世界新的理解。

「很多在『台前』的專家或者是心理師,都會倡議女性自主或者是做自己、愛自己的路線。可是,有些時候光明的路並沒有辦法走到想去的目標,黑暗(骯髒)*的路才有辦法。」

為什麼會談到這個呢?因為今天討論的一些內容是有關於這個社會的男女平等、父權紅利[1]、以及女性主義的思想潮改變等等。在今天以前我都一直以為,女性主義倡導的是性別平等,也就是男生跟女生應該要享有一樣的待遇。如果你也這麼認為,那麼你更該繼續往下看(因為晚近的女性主義觀點已經不是這樣了)。

然而,性別平等其實有許多社會動力跟結構上面的問題,如果你真的想要追求立足點的平等,那麼由於一個系統本來就會傾向維持穩定[2](Status quo),所以你身邊的人會「連合起來阻止你」。他們不一定是使用很明顯的方式,有時候可能用隱微的形式讓這個不平等可以「繼續」,來保持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以及「既得利益者因為罪惡感或其他因素讓那些受害者獲得的利益」。

如果你看到上面這一段覺得這個很難懂的話,可以看下面的註解;如果你覺得完全超級懂我在說什麼,可以留言讓我知道我又多了一個知音XD。

倘若你了解我在說什麼,這代表你在某種「夢」裡面已經醒了,可是它帶來的缺點是——當你看到了這一切就回不去了,像睡超飽精神超好的人很難再睡回去一樣。

也因為這樣,如果你走光明正大的倡議路線,你大概會過得非常痛苦。想像一下那些萬年坐在立法院前面的抗議人士,你經過的時候會在心裡面幫他們鼓掌,還是覺得他們是瘋子?而且不管你怎麼想,你覺得最後他們會實現他們的目標、透過這種「倡議」的方式來達到他們的目標嗎?

也因為這樣,不論是在婚姻、家庭、社會、甚至整個系統當中,倘若有牽涉到一些權力或者是性別上面的不平等,諮商師如果和個案說,請他選擇「光明正大的倡議路線、好好的做自己愛自己」的確是一個可能的做法,但也會遇到許多困難。

那麼什麼是骯髒黑暗的路線呢?說明白一點,就是宮鬥、操弄,迂迴地用一些方法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怎麼樣,有沒有覺得很邪惡?舉兩個虛構的例子讓你比較容易想像,假設個案都是在關係當中權力比較弱、講話比較小聲的那一個。

  • 如果個案的目標是「想要加害者受到法律處分」,那麼個案可以想辦法讓加害者傷害他、並且收集證據,透過法律來制裁他。而不是叫個案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愛自己天下無敵。
  • 如果個案的目標是「得不到對方的心也要得到他的人,得不到人的話至少要那他的錢和房子」,或許在各種方式都無效之後,可以考慮「透過什麼樣的策略跟手段,來達到這個目標」。假設他很愛小孩,那麼小孩就是一個不錯的籌碼。

這樣說當然不是要傷害小孩、傷害自己,而是透過整體來說不會傷及無辜的情況下,去想出一個能夠達到自己目標的方法。也因為這樣,有機會心裡比較舒坦,而不是只是每次來諮商的時候訴苦一下、然後一邊走回家的路上一邊說愛自己,但每天的日子還是過得很苦。

當然,身為一個立志成為光明磊落心理師的我,覺得這個手法也太骯髒了一點,所以真正挑戰了我的三觀。可是,後來在消化督導的想法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感覺:那是因為我是生理男生,所以才會覺得光明正大就可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當你是長期被權力壓迫的一群,你就會發現,有時候走正常的路,反而會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

以性別不平等來說,最可悲的地方在於,是那些跟你一樣被壓迫的人,也會一起跟隨「壓迫你的人」來壓迫你,來達到他們的利益。比方說,婆婆會對媳婦說:「這本來就是媳婦應該做的,等你像我這個樣子的時候講話再來大聲!」來維持這個父權主義系統的平穩。媳婦聽了可能會覺得有一種難過,叫做「為什麼你跟我一樣是女性卻要這樣子用父權主義來壓迫我?」但媳婦所不知道的是,這個婆婆正在利用這個社會的父權主義,來享受她身為婆婆的權力跟優勢。

「可是這樣做難道不會讓當事人覺得痛苦、或者是經歷一些黑暗的部分嗎?」本來在督導的時候想要這樣問,但才剛說出來我就自己找到答案了——我原先喜歡的那個光明正大的路真的有比較平坦嗎?還是說,個案為了走正常的路來達到他的目標,也會經歷一些痛苦?哪一種痛苦比較痛苦呢?

所以簡單地說今天的收穫就是:

  • 確認個案的目標
  • 選擇你想要走的路徑(黑暗/光明)
  • 和個案確認他是否想要走這樣的路徑
  • 嘗試實踐這個路徑跟策略
  • 檢討這個策略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和感受。

每一個步驟,過程當中都有可能會遇到痛苦,都可以再修正目標跟策略,不是說一開始選擇要走骯髒的路,就得一直走下去;有的時候,你還要可以看出個案表面上想要的是A,但他心裡想要的是B,而你要運用策略讓他用自己的嘴巴,講出或者是承認他要的是B。光是這步驟就超級難。

彤雯姐的開示

結果隔天我去上「生活同樂會」的節目,分享了昨天我學到了這個挑戰三觀的觀點,沒想到彤雯姐竟然說:

「什麼?你現在才知道!你說的這件事情, 15年前就有一個貴婦跟我說了。她說,如果妳沒有辦法得到男人的愛,那麼妳至少要得到他的錢。而且更重要的一件事,刷他的卡,千萬不要手軟。」

好der~這句話又再度挑戰了我的三觀,我心裡有一個疑惑是:「如果妳真的想要的是愛,可是卻沒有辦法從這段關係當中得到,那麼你這樣子的做法,真的會開心嗎?還是只是為了氣他,結果內心還是充滿各種負面的情緒?」

這個黑暗的路線真的有點像之前督導K教我的,運用某種策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可是我還是覺得哪裡怪怪的,因為當一個人真的想要的是愛,最後得到的是錢的時候,怎麼可能因此而滿足呢?於是我們就開始徵詢直播網友們的意見,大概可以分成三類:

  • 要愛不要錢:沒有愛的話,再多的錢也不願意繼續留在這個關係中
  • 要錢不要愛:如果對方沒有辦法給你愛,那麼至少他要給你錢
  • 看年齡決定:如果你是年輕貌美,或許放棄這段關係你還能夠有其他的愛;但如果你已經有歲月跟年紀,那麼還是拿錢比較重要吧。花錢保養讓自己開心,或者是拿你伴侶的錢去養(以下消音⋯⋯)

在和彤雯以及網友互動的過程當中,我不知道為什麼福至心靈突然有一個頓悟。大家還記得馬斯洛三角形嗎(雖然後面被批評得很慘)?

(圖片取自這裡

最下面的兩成是生理跟安全的需求,而安全感又分成生理上的安全感跟心理上的安全感:

  • 生理上的安全感:簡單的來說就是最下面的兩層裡面大部分的東西。更簡單地說,就是錢。換句話說,錢可以換的某種程度的安全感——這樣問好了,你敢不帶錢包(信用卡、手機)出門嗎?
  • 心理上的安全感:在關係當中獲得被愛、尊重、知道自己人生要什麼、有目標、感覺到自己正在成長等等。說穿了就是上面那三層裡面的東西。
  • 值得一提的是,最下面那一層當中的性慾:有的人可以從性愛上面獲得這兩種安全感,所以或許他可以從friend with benefit 或者是炮友關係當中,就滿足他所想要需求。

講完這些「先備知識」之後回到一開始彤雯姐給我的頓悟,她那一席話看起來很黑暗很市儈(不愧是當年貴婦會跟她講的話),可是背後其實藏著很重要的兩個意義:

  1. 錢=最基本的安全感:換句話說,當他沒有辦法滿足你上面三個心理需求的時候,你可以退而求其次的至少讓這段關係滿足下面三個生理需求。如果你利用一些手段跟方法養一些「寵物」的話,同時可能還可以滿足性慾的需求、以及上面三個心理需求。
  2. 如果以前面故事的脈絡,男人的錢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花他的時間去賺來的(關於時間與愛可以看《你知道你的愛情每天都在自動扣款嗎》這篇文章)。他不願意花時間在你身上,甚至願意花時間在別的女人或別的關係身上,那麼至少有一個方法你可以擁有他的時間,就是拿他的錢。的路徑長這樣:他花他的時間 – 努力賺錢 – 你花走他努力賺來的錢=你消耗了他的時間。如果這個時候你還可以用某種方式把他「放在家裡」,得不到他的人也要得到他的身體,那麼恭喜你又獲得了更多的他的時間。我們都知道時間就等於金錢,現在你有沒有覺得你很有錢?

不過,上面這兩個脈絡當中還欠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是:

「你是否享受刷他的卡來換取你人生當中的一些安全感?你是否喜歡幫助他的人但是綁不住他的心,沒有得到他的愛但至少他沒有辦法出門這樣磨損他的時間?這樣的報復或者是交換的關係,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我沒有答案,留給大家在心裡面慢慢回味跟思索。不過無論如何,我覺得有一間事情都是很重要的,就是「你值得」。你值得的不只是他的信用卡、他那些明明不想陪你但是卻被你綁住的時間,在這麼多的策略之後,你到底有沒有辦法看見你自己的值得?

藥物諮詢

我今天還做了一件我自己覺得學得很多的事情,就是和藥師G學習「各種抗焦慮用藥」的差別。已經跟兩個藥師G和I確認,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不過因為我本身不是藥師,所以還是僅供大家參考。下面兩種藥物,同一項都是一樣的成分,只是劑量(藥的英文商品名後面那個是劑量)、或台廠製/原廠製上面的差別:

Lorazepam成分,單方

  • 樂穩/樂耐平 Lowen 0.5.
  • 安心平Anxicam (注射INJ 是2mg,錠劑 有 0.5,1,2各種類型)
  • 安定文(原廠)Ativan 0.5

Xanax 成分,單方

  • 安寶寧Alpragin 1
  • 健得靜Gendergin .25
  • 安邦Alprazolam 0.5
  • 贊安諾(原廠)Xanax 0.5,0.25

當然,今天還有很多其他的體會和改變,算是產量和成長都很多的一天。而我今天最大的感覺是,發現自己在長大、每分每秒都變得跟先前不一樣,不論是知識上的長大、還是靠近自己的長大。我覺得這種感覺很好:)

*註解

[1]用「父權紅利」來解釋可能會比較清楚一些。比方說有一些網美透過裸露自己的身體部位來獲得男性贊助金錢,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方式根本就是「加深男性對女性身體的物化」。可是,如果這是當事人自主的選擇,並且滿足她的目標(從男人身上拿到錢),這不是也是一種方式嗎?

[2]例如,有一對夫婦,兩人有一個小孩,幾乎所有的時間都是太太在照顧。先生不願意溝通,而且又要把她綁在婚姻裡面,終於有一天,太太決心要做自己,離家出走、到外面透透氣。她可能才搭車從台北到桃園的路上,就會接到「長期以來習慣讓媽媽照顧」的小孩的來電:「媽媽你去哪裡了,是不是不要我們了?」於是先生都還沒有出手,媽媽就心軟回家了。特別舉這個例子是因為,我們可能可以想像這個不到8歲的小孩連心機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可能跟爸爸「聯合」,他的這通電話只是希望「一切都不要改變」。這個就是「在系統裡面的人傾向希望系統維持穩定。任何一個想要破壞穩定的人,都會被系統裡面的所有角色阻止」。用一句悲觀的話來說就是:「當你終於想要做一件事情來改變現況的時候,全世界都會卯起來阻止你。」

*關於「骯髒」這個詞,不同的心理師、實習心理師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都很值得加入一起思考(倘若目前的你腦袋還沒有很混亂的話)。分別整理羅列如下:

  • 實習心理師昀書說:如果把這些鬆動體制的手法貼上了「骯髒」的標籤,好像會讓處在弱勢的人處在更雙重束縛(double bind)的困境。(說明一下什麼是雙重束縛,就是雖然這篇文章跟大家說我們可以嘗試另外一種方式,可是卻又用「骯髒」這種交代負面的標籤,反而會讓當事人覺得,自己做這件事情的時候很骯髒。結果這樣做也不對,那樣做也不好,反而會被困住了)。畢竟「骯髒」對普羅大眾的讀者來說具有很明確的負向價值。
  • 學妹楹茹:「我覺得如果以諮商師個人成長之路來說,骯髒這個形容有點像是越過原本認知的倫理、方法界線、或是自己底線的那些黑糊糊,情感上不想碰觸的東西。在個人層面上我覺得很能表達衝擊性。不過先前談到這個形容放在更大的社會中,可能背負的污名也很實在。我覺得比較危險的會是當諮商師還沒消化完這份衝擊,和個案工作的時候還背負著偏負面的價值判斷,就會影響我們提供給個案的選擇。但如果已經消化完了,就沒差。」

--

--

海苔熊
海苔熊

Written by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女人迷、姊妹淘、泛科學、Herbuty 、鍵盤大檸檬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Respons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