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8|CES是憂鬱症、焦慮症、失眠的另一條出路?

CES臨床實務工作坊筆記

海苔熊
Mar 28, 2021

你有以下的困擾嗎?

  • 經常感到焦慮,擔憂未來也擔憂現在
  • 工作壓力大,白天精神差,效率也差
  • 憂鬱和焦慮影響到你的生活和人際關係
  • 醫生說你可能有自律神經失調(交感神經活動太強、副交感神經活動太弱),你有聽沒有懂不知道那是什麼鬼
  • 有身心的一些症狀,但過去吃了藥覺得無法忍受他的副作用就沒有吃了,或者想要減少自己用藥的數量
  • 晚上睡不好,吃芝麻素或者是褪黑激素
  • 因為過去發生了「一些事」(創傷),讓你常常焦慮擔心,日夜受驚

今天來聽一個工作坊,主要是在講憂鬱症、焦慮症跟失眠的替代治療。不論你是上面哪一人,我相信生病的這條路一定讓你很辛苦,常常不是在生死邊緣徘徊、擔心東擔心西,胸悶心悸,不然就是半夜睡不著覺又無法把星星哼成歌,你甚至常常在想:已經長期經過心理治療、或者是吃藥覺得沒什麼效果、我還可以好起來嗎?

如果你有以上的辛苦,那麼這裡要給你介紹一個替代的輔助治療方法叫做「經顱微電流刺激療法」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CES)。這是一種在左右耳垂夾著電擊,透過微小電流通過腦幹、大腦皮質、下視丘、前扣帶迴等等腦區,藉以舒緩情緒身心症狀(affect disorder)的非侵入性治療,我試用過,機器很小使用起來像是脖子上背著一台小型收音機(這年代知道這個的可能有歲數了XD),遠看像是在聽耳機。

使用的時候有的人會有一點暈暈的感覺(我的感覺有點像是喝酒微醺感),不過也有的人不會有,可以調整電流的強度,非常微小(毫安培),是相對安全的非侵入性治療。

▲圖一:這張照片是來自Alpha-Stim 的衛教單張。從上面這張圖可以看到,至少在這一筆研究當中可以看到這個CES的治療方法整體來說比Xanax、Stivan(抗焦慮藥);Lunesta、Sansta(安眠藥);Zoloft、wellbutrin(抗憂鬱藥)稍微好一些。

摘要:這篇文章想要告訴你

  1. 在國外的研究顯示,CES對於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焦慮症(General anxiety disorder)、躁鬱症(bipolar Disorder)以及創傷症候群(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在研究上面證實有舒緩的效果。
  2. 作用機轉目前還不清楚,目前推測是透過電流刺激來改變大腦裡面的電場,讓不同的腦區活化或抑制,來達到舒緩情緒的效果。
  3. 除此之外,大約在30年前這個治療方法就已經用來治療疼痛疾患(pain disorder),所以這並不是新的方法,只是近7年國內才開始使用。
  4. 雖然在國外的研究得到很不錯的情緒調節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儀器Alpha-Stim在台灣的身心疾病(第一點提到的那些)目前還沒有取得醫療許可證,目前有醫療許可證的適應症僅在於「疼痛」的部分,所以現在任何醫療機構邀請你加入這個替代輔助療法,要嘛就是實驗,不然就是醫師以「疼痛合併焦慮」的症狀下處方,才能夠合法允許使用。
  5. 建議不能使用者:懷孕當中的婦女、體內有任何金屬物品(心臟支架、鋼釘、心臟節律器、電子耳等等)。針對心律比較緩慢的病人,會建議先邀請他做心律檢查之後再評估是否適合使用。
▲圖二:這張照片是來自Alpha-Stim 的衛教單張。Y軸是總睡眠時數(的改變量),平均來說CES實驗組(左邊)比起Sham安慰劑控制組*,明顯增加了睡眠時間。實驗組平均增加43分鐘,Sham安慰劑控制組平均減少19分鐘的睡眠時間。左上的d是指效果量(有效的程度),第一天和第四天的效果量d分別是.41和.49(中度效果量)。
▲圖三:這張照片是來自Alpha-Stim 的衛教單張。張勳安醫師表示,有一種理論觀點是憂鬱症患者的憂鬱與大腦的alpha波「左右不均衡有關」,所以如果某種電刺激治療可以改變大腦的alpha波分布,讓左右平均,或許能改善憂鬱症的狀況。在這樣的脈絡下,我們發現左起第三張圖(用QEEG分析大腦中的 alpha波)上面,alpha波反應較大(紅橘色區塊多),說明CES可以調整大腦的alpha波,「可能」藉由此機轉來降低憂鬱症患者的症狀。
▲圖四:這張照片是來自Alpha-Stim 的衛教單張。Y軸是焦慮的分數(GAD-7這裡有題目),左邊第一個黃點和灰色的點是基準值(Baseline),右邊的6個點分別是兩組第一、第三、第五週的焦慮分數。其中,黃色點是CES實驗組,灰色點是Sham控制組,可以看見隨著時間,兩組焦慮值都有下降(對,控制組也有,就是傳說中的安慰劑效應。換句話說:「心理作用也是一種作用」),但是CES實驗組下降的幅度明顯較多(切線斜率較大),說明CES在此實驗中排除了安慰劑效應之後仍能減少焦慮程度。
▲圖五:這張照片是來自於張勳安醫師的簡報截圖,下面的簡報截圖也都是張醫師於講座中提供,若要轉載請註明名出處「張勳安醫師20210328-臨床實務工作坊-CES的投影片」(後續不再贅述)。

根據張醫師今天的論述,這個方法可能特別適合下面幾種患者:

  • 過去沒吃過身心科藥物的「新病人」。
  • 過去吃過身心科藥物,但是吃起來經驗很差(這樣講好怪),例如對副作用很敏感,嘔吐、腸胃不適、日間想睡影響生活等等。
  • 過去吃過身心科藥物,但是想要減藥(例如計畫懷孕或不想再依賴藥)。
  • 第一次用CES的時候覺得「有感」(頭會覺得暈暈)的人。

那為什麼在大腦電一電,就能調節情緒呢?還可以改善睡眠,也太神奇了吧!既然是科學的工作坊,就要報一些paper,張醫師也提通了一些國外研究的實徵基礎說明,在台灣也完成一些臨床CASE在工作坊中分享。

CES的作用機轉

▲圖六:這張照片是來自Alpha-Stim 的衛教單張。CES作用在局部有止痛效果(不過本文略而不談),當CES兩個電極夾在左右兩個耳垂上時,店流會通過腦中的腦幹、下視丘、杏仁核、視丘、額顳葉、前額頁等等,上圖中的藍色箭頭是抑制(suppression)、的效果,紫色箭頭是刺激(activate)的效果,藉由電流影響大腦中各種激素(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等、乙醯膽鹼等等),由於這些激素與情緒調節有關,所以可已有助於情緒穩定,增加注意力。
▲圖七:早期的研究發現,當交流電(Transcranial alternating current stimulation ,tACS)通過大腦時,alpha波會增加。上圖黑色的虛線們是原本的腦波,紅線是通電後的腦波。眼睛閉起來(上面第一排)的時候電流對腦波的影響較小,眼睛張開的時候(中間那排)電流對腦波的影響較稍大;而影響最大的是受試者在座一些作業(Task)的時候,比方說寫作業、工作等等(最下面那排)。
▲圖八:上述圖七的影響不只發生在「通電刺激」(During Stimulation)的時候,從上圖右側你也會看到就算是通電過後(After Stimulation),腦波也會和一開始不同。
▲圖九:在tACS的研究中發現,它可以有效舒緩憂鬱症。左下角的圖在講的是40Hz的tACS做5天之後,大腦的alpha波變得比較均勻分布(看紅色的部分,相較於Sham控制組的左右不均,此機轉可以回去看圖三)。右下角的圖在說明憂鬱下降的程度(Y軸MADRS是憂鬱症的測量,越高分越憂鬱),相較於Sham控制組(藍線),10Hz(綠線)與40Hz(紅線)憂鬱症狀下降的程度更多。
▲圖十:這篇文章介紹的CES屬於Transcranial pulse current stimulation (tPCS)的一種,也是交流電通過大腦,但是不是一直電,是有間隔的電(這一點跟rTMS很像)。這種「間隔刺激」的作法可以減少大腦的疲乏。張醫師舉一個例子很生動:如果我拿食指壓住你手臂一個點,一開始你還有感覺,後來你就會麻痺了。但是如果我一直戳你(間隔刺激),你就會一直有感覺。
▲圖十一:後續的研究發現,CES治療後患者的腦內啡(Beta-endorphins)會增加(血漿中+98%,腦脊液+219%),這跟焦慮疼痛有關;血清素(Serotonin)也會增加(血漿中+15% ~ 40%,腦脊液+50% ~ 200%),這跟憂鬱睡眠有關(請同時參考圖六)。
▲圖十二:當然焦慮症有很多風險因子(Rick Factors),不是只有生理因素而已,除了基因、腦部的化學反應、還可能跟一些社會心理因子有關(psycho-social),例如手機不斷響的訊息(社會影響,Social influence)、父母高衝突或離異(家庭背景 Family Background),甚至是最近的壓力事件(Lifestyle Factors),如被裁員或經歷分手。
▲圖十三:後續一些有關生理回饋的治療透過讓焦慮的病人調整和放鬆,一邊監控自己的生理狀態,其實就是在訓練大腦的alpha 波,讓不平衡的alpha波能平衡一點(可再次參考圖三理論)。上圖就是在說明我們給大腦通電,實際上就是在刺激它的下視丘,希望能達到10Hz的alpha波,以便它大腦跟身體其他部位合作,有較為均衡的活動。
▲圖十四:還有很多技術也是「電大腦」的運用。例如,rTMS主要作用在背外側前額葉皮質(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的腦區;DBS(腦深層電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主作用在大腦背側前扣帶迴(dACC)、喙前扣帶迴(rACC)等等;這篇文章介紹的CES其實就是迷走神經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簡稱VNS)的一種,過去主要用來治療癲癇,刺激的就是下視丘杏仁核等等腦區,藉以調節情緒。

看了這麼多理論你可能會想問說,我已經這麼嚴重了還有救嗎?張醫師在這裡面耶有稍微說明了一下,並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適合CES這個方法,相對而言有一種病人比起其他病人更為適合,就是「以焦慮為基礎」的病人(anxiety-based),例如說,有人說你本身就是一個「神經質」( neurotic)的人,很習慣疑神疑鬼、事情都會事先先擔心起來放。那麼,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背後的因素可能跟焦慮有關:

  • 憂鬱(depression)
  • 失眠(insomnia)
  • 身體化症狀(somatic symptoms):例如耳鳴、易怒、疼痛、或者是很容易被別人「戳到」 等等(熊按:如果CES真的治好我的耳鳴的話我在來寫一篇分享給大家)
▲圖十五:前面說CES可以治療焦慮與失眠,那憂鬱呢?這篇研究用漢氏憂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測量憂鬱,就是Y軸分數。一樣有兩組,藍色的線是CES實驗組,紅色的線是Sham控制組,在107個樣本當中,CES組除了安慰劑效應之外還有滿不錯舒緩憂鬱的效果(效果量d=.75,這大概是我做研究一輩子也達不到的數字XD)。
▲圖十六:CES治療躁鬱症的「憂鬱期」之效果,不過需注意這只是一個前導性的研究,樣本只有七人(CES實驗組)與9人(Sham控制組)。詳參考全文:McClure, D., Greenman, S. C., Koppolu, S. S., Varvara, M., Yaseen, Z. S., & Galynker, I. I. (2015). A pilot study of safety and efficacy of cranial electrotherapy stimulation in treatment of bipolar II depression.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203(11), 827.

前面都談焦慮症、憂鬱症、失眠,萬一我是躁鬱症可以用CES嗎?會不會在燥期有更躁的狀況?上面這張圖針對躁鬱症(bipolar II Depression)的患者狀況進行評估,藍色的線實驗組(使用CES),紅色的線是雙盲控制組(double blind)。

  • 在左邊的圖Y軸是憂鬱的測量(BDI),分數越高表示憂鬱的情況越明顯。在第二週比起控制藥物更低(p=.003),效果可以持續到四週後的追蹤(p=.002)
  • 在右邊的圖Y軸是YMRS,是用來測量躁症(Mania)的程度,分數越高表示躁症的情況越嚴重,這兩條線並沒有顯著差異,所以可見CES無法改善躁症(但也不會使躁症惡化)。

案例分享

最後張醫師舉了兩個他自己的案例分享,我覺得是整個工作坊當中最有趣的一個段落,簡單的摘要給大家:

▲圖十七:性侵倖存者PTSD復原的案例。
  • 一個在歐洲被性侵的個案:當年她被八個男生圍起來性侵,事發之後有嚴重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反覆住院、自殘、自殺等等,吃過各種藥物幫助都很有限,進出急診很多次,也做過了rTMS,在她有一次住院又即將出院的時候,張醫師建議她在常規的用藥之外,也嘗試看看CES,然後驚訝的發現他的創傷後壓力症狀、還有憂鬱的症狀很明顯的減輕。
▲圖十八:失眠阿伯好轉的案例
  • 一個已經失眠17年的71歲楊先生,吃過各式各樣的抗焦慮藥物、安眠藥(Z-drug )等等,但是效果都很有限。使用了CES之後,睡眠狀況大幅改善,老先生本人相當感激。

不過案例歸案例,每一個人的狀況可能還是有所不同,就像統計歸統計,每一個病患也會有個別差異一樣,上面這些不論是科學研究的結果,或者是案例的報告,都只能作為我們的一種參考,別人用有沒有用是一回事,你自己用有沒有用又是一回事,千萬不要因為一兩個案例、臨床研究的數據就覺得這個CES好棒棒,可以拯救你的餘生什麼的。前額葉是一個很棒的東西,希望大家都擁有一個XD。

那麼,怎樣可以用的到呢?

看起來這麼厲害,那麼怎麼樣才有機會可以用呢?目前剛通過自費執行項目不久,所以你有幾個方法可以用的到CES:

  • 預約時間,每次來繳400元,不過每天都要來,一次作40~60分鐘。
  • 租回家使用租回家使用的話一個月費用可能是4000到6000元不等。
  • 買一台回家使用(費用看每一間醫院診所不一定,我今天耳聞到的價錢是一台40,000到50,000元左右,可以用信用卡或者是無卡分期),有點像是物理治療低周波按摩之類的儀器。下面是這個儀器的圖,都很容易可以操作,裡面也有說明書。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右下角的圖片有「耗材」的部分,包括導電液體、棉片等等。
▲圖十九與二十:左圖示機器的形狀,大概跟手掌一樣大(是不是很像收音機XD);右圖是它的一些配件,上面兩根棒棒是用來治療疼痛的,這篇文章中沒有提到,據說下次研習才會教。

其他的疑問

  • 這東西多有用呢?在國外的研究案跟國內的臨床操作上面,如果按照正確使用的方式來進行,在四週到六週之後有八成的個案有效果。一般來說焦慮的個案會比較明顯的有效果(四週),但是憂鬱(六週)與睡眠(十二週)的效果會發生比較緩慢。比較沒有用的那20%可能是:長期已經吃吃安眠藥或者是抗焦慮藥物,效果可能就有限。
  • 要用用多久?大約20分鐘到一個小時,每天做一次到三次,避免睡前四個小時使用,否則精神通常會變好(alert)。
  • 和藥物合併使用的情況下,什麼時候可以開始介入?例如吃Stilnox 開始夢遊,或者是吃藥開始讓記憶力變差等等,就是介入的機會。
  • 什麼時候減減少藥物?在個案連續使用12週之後,進入天花板效應,再來減少藥物,成功的機會比較高。
  • 因為這個儀器和讓大腦的alpha 波同步(synchronization)到10Hz,會不會有習慣化、對於這個儀器反應越來越差的狀況(tolerance)?答案是會的,前6個星期每天用,6星期之內的狀況會改善不少,但是第6周到第12周就達到了天花板效應,不會再有太多的改善。
  • 有沒有副作用?會不會有上癮(addiction)的問題?大概八到九成的使用者第一次使用的副作用,是覺得頭有點暈暈的感覺,但有趣的是有人覺得這樣子叫做「有感」。只是,這並不是一個讓人感到有趣愉悅的感覺,所以不太可能會有上癮的狀況。(以0.5為刻度,總共有0~10我自己嘗試起來是覺得大概開到一半左右的強度,就會有頭暈的感覺了。
  • 既然使用了之後才有感覺,那會不會有用有效,沒有用有效?答案是會的,目前看起來這個效果有點類似止痛藥/抗焦慮藥,有吃的時候有用、沒吃的時候沒有用。
  • 那什麼樣人、在什麼樣的狀態下適合使用呢?盡量坐著使用、或者是在進行靜態活動的時候使用,比如說讀書或寫功課、上班等等。使用上沒有年齡限制,只要當事人「可以表達他的感覺」就可以使用(例如他可以說出頭暈的感覺就可以用)。一般來說會建議六歲以上使用。

通常在配戴之前,會先跟個案說明戴上可能有什麼感覺(可能會有感覺、也可能不會有感覺、會覺得耳朵刺刺的、頭暈等等),然後先調最低電量100微安培,第一次使用會讓當事人感覺到有一點點「暈」的感覺,讓當事人覺得「有感」。建議使用的電量是調整到有一點點暈的時候停止,或者是往下一格。

▲圖二十一:在用完CES之後的使用經驗大概有兩種。

上面這張圖在說明使用者經驗。一般來說使用之後會有兩種感覺,有一部分的人在開始使用15分鐘就會立刻有放鬆的感覺(綠色的線),有一些人一開始會有想睡、頭重重的、甚至是有一點點欣快的感覺,但是在20分鐘之後就會慢慢改善變得比較放鬆(紅色的線)。

免責聲明

這篇文章是我上課的筆記,沒有要宣傳這個儀器,也沒有任何盈利的行為,如果你對這個儀器有興趣,請詢問你的身心科醫師,或者上網自行搜尋關鍵字,應該可以找到一些相關的廠商喔。另外,如果你也想上這個課,4月25號還有一場

*註解

Sham安慰劑控制組,指的是佯作的假介入,給參與者配戴很像CES的東西,但是是完全沒有效果的。這個作法用於雙盲實驗(施測的實驗人員和參與者都不知道自己手上的CES儀器是不是真的)類似藥物實驗當中,一組吃實驗用藥(真的藥),一組吃維他命(假藥),之所以叫做「雙盲」,是因為藉此可以排除掉受試者預期(我有接受治療應該會變好)與實驗人員預期的效果(如果我知道的這一組是控制組,所以我可能會不知不覺比較消極之類的,進而可能影響到受試者的反應)。

--

--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女人迷、姊妹淘、泛科學、Herbuty 、鍵盤大檸檬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