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寶」這個詞常常被當成一種貶意,用來指稱明明年紀已經很大了,但心靈上還是沒有辦法脫離母親,許多事都無法自主做決定的人,尤其在感情關係當中,明明是面對「情侶之間的事情」,卻經常地要「問過媽媽之後才能決定」。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什麼樣的人會習慣跟媽寶在一起呢?又或者說,媽寶會被怎樣的人吸引呢?對我來說,可能是有「照顧者特質」的人,很容易把對方「養成小孩」。
我有個朋友Kevin習慣在人際關係當中扮演小孩的角色,享受被照顧的感覺,也總是顯現出溫和、天真的樣子,一直以來他在情場上所向披靡,總是吸引到母愛噴發的女人,這些女人或許過去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家人因為一些原因沒有負擔起照顧的角色,所以很早就當了小大人,所以從照顧別人來獲得某一種自我認同,透過「對方需要我」來感覺自己是有價值的。
比方說, Kevin最近的一個女友Mercy,她從小在家裡面就是當大姐姐的角色,由於父親一天到晚酗酒、母親光是賺錢就來不及了,家裡面的三餐常常都是她在料理,甚至連弟弟妹妹的尿布都是她處理。你可以想像嗎?一個可能不到10歲的小孩,在幫另外一個嬰兒包尿布。每次她照顧完弟弟妹妹、用小小的身體去拿拖把把家裡打掃乾淨,媽媽就會從家庭代工當中抬起頭來,擦擦汗、稱讚她好棒好懂事,小Mercy 最乖了,然後她可能一轉眼又得出門去做下一份兼差打工。
Mercy要的其實很簡單,她只是希望媽媽在身邊陪她,所以很努力的做事想要減輕媽媽的負擔。幾乎每一天晚上都是她在哄弟弟妹妹睡覺,她有些時候也希望自己變成那個被哄的,但是她跟自己說要堅強、不可以給媽媽添麻煩,所以儘管需要陪伴,但大部分的時候,她還是把寂寞存在心裡面,然後跟自己說:「以後我長大,一定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家、屬於我完整的、真正的家。」
結果她就遇到了Kevin,說要給她一個家的男人。其實Kevin本來也沒有那麼誇張,只是隨著時間,越來越依賴她,不只約會的時候都讓她出錢、甚至連工作上的事情都要她幫忙。她想說因為愛,幫點忙無所謂,但是後來發現他變本加厲,如果她沒有幫忙的話,就會被情緒勒索。
Mercy一開始以為他很缺愛,所以需要人不斷地關心和照顧,但後來她才發現,真正缺愛的是自己 – —她好怕如果自己放手不照顧他,他就會離自己而去;她也好怕自己不再付出或者是幫忙,在這段關係當中她就可有可無、不重要了。但是這些害怕其實都是表層的,在那下面真正的害怕是:她好怕寂寞,好怕像小時候那樣,都沒有一個可以讓她依靠的人和她一起睡。
換句話說,她後來終於明白,她只是把自己的缺愛,「投射」到對方身上,然後透過「照顧對方」的方式來感覺到,那個小時候也好需要被照顧的自己,某種程度也被照顧了 – —她好寂寞、好孤單的心靈,透過努力的照顧別人來獲得滿足。(這一段有點困難,有人聽得懂嗎?)
思及此,你就會發現其實一個銅板不會響。如果有一個人持續在關係當中扮演長不大的小孩,那麼就會有另外一個人是扮演照顧者,表面上看起來是一個不平衡的關係,但實際上卻在這樣的關係當中獲得某一種各取所需。被照顧的那個男人,正在用「我需要你照顧」來滿足對方「需要被需要」的需求,形成了一種共生的關係。想一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究竟是誰被照顧了呢?
其實在一段健康的關係當中,彼此都會輪流當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可是如果一段感情走到最後,這兩個角色太過於僵化,永遠都是某一個人在當照顧者的時候,往往雙方都會覺得委屈,當大人的那一個會覺得「你為什麼什麼都要我幫你做、幫你決定?」;當小孩的那個會覺得「你為什麼要管我這麼多、問我這麼多?」,到頭來,彼此都失去了自己。
如果你也曾經遇過類似的感情,甚至是某一天「醒來」之後才發現,自己不知道在做什麼,或許今天的這一集故事,可以給你一點點不一樣的提醒。我和 SKimmy 你的網路閨蜜 會討論這兩個在感情裡共生的角色,談一談是什麼讓兩個人彼此糾結,又該如何從這樣的關係當中找回自己。
今天的節目這裡聽
https://player.soundon.fm/p/ce8c4ebf-da71-46fe-8d3b-faee7bb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