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讀了一本書叫做《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我才看了封面之後就覺得根本就是在講我!為了節省病友們的時間,簡單整理這本書的幾個重點:
道別拖延的六個方法
- 之所以越重要的事情越不想做,那是因為「重要的事情」本身就會帶給你壓力。
- 人本來就是習慣逃避壓力的動物。逃避久了、不得不做了,就會回來面對了。
- 可是很不喜歡自己這樣子要怎麼辦呢?那麼就先從改變環境開始。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發現睡前沒有關電腦,隔天早上起來就會繼續念paper,這招也可以用在寫論文上,萬事起頭難,你能夠做的就是減少這個「難」,不要關掉文件(但一定要記得備份存檔不然會欲哭無淚),省下開頭的時間,一起床就可以做事。
- 善用你自己的「黃金時間」。你可以想一下一天當中自己比較有效率是什麼時候,書上說每個人的黃金不一樣(為什麼覺得這句話有味道),一般人最有效率的時間大概會落在三到四個小時之間。盡量拿那段黃金時間去做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
- 每天都有一點進度,累積起來就會有很多進度。不要太貪心,萬里路總是始於腳下。只決定一天要唸完的範圍,這個對我來說很有用,paper無窮多,唸完一篇是一篇。
- 留下彈性的時間。人非聖賢、腦殘難免,休息的時間跟認真的時間一樣重要,如果你經常嘴巴嚷嚷著說要做事但是因為太高的標準,結果就放棄,變成書裡面的「積極廢人」,那麼第一件事情應該處理的不是事情,而是你內心的焦慮。
拖延是凡人的常態
今天我去被分析的時候,治療師跟我說,不要太苛責自己,有些時候平常心看待,大家都會有偷懶的時候、大家都會想要放鬆、大家都會想要逃避,當你可以放過自己、給自己小一點的壓力,反而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為什麼越重要的事越不想做》這本書裡面提供了非常多具體的法則、重點是每一個都很容易可以操作,當然裡面有一些我用不來的地方,例如說一開始就要叫你整理桌子、先做緊急而且重要的事情等等,還有相較於蕃茄時鐘工作法,我更喜歡番茄醬工作法。
儘管如此,這本書當中仍然有很多地方我覺得非常實用,例如幫每一件事情設定一個死線,雖然這個方法並不是每一次都有用,但比起那些沒有死線的事情,這些事情更可能實現。
對於拖延的人來說,死線等於實現。然後我可以補充一個我今天頓悟到的方式,就是:你是自己最好的老師。你可以回首過往,你已經完成的那些事情,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完成的,或許你也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對抗拖延的邏輯。練習稱讚自己,就是開啟規律生活的契機。(沒錯,自我稱讚也是一種規律的練習)
從現在開始做一點點吧!
「書要念,電動還是要打的。」心理師慢慢來跟我說,今年考不過大不了明年再考,聽起來很廢,但有趣的是當我這樣想、壓力比較小之後,反而更有動力去讀書。
先求有再求好、妥善利用你最有效率的時間完成最重要的事情,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去玩了 – —玩樂也很重要。我發現,當你能夠好好的玩樂、好好的專心、好好的分配自己的時間,而不是拿大把大把的時間都在擔心,這時候的你會覺得自己過得比較有意義。
如果你還是充滿著許多的焦慮、那麼不如從現在你可以做的事情開始,著手做可能從現在開始算的10分鐘、1小時、或者是一天、一個星期你能夠做的事情,用這些事情,累積一點小小的成就感。
畢竟,未來是擔心不完的,你唯一能夠把握的只有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