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住在標籤」裡的自己

海苔熊
3 min readMar 9, 2019

--

我的督導是後現代取向的,在她的理論和認知裡面,不喜歡幫個案貼上標籤;但我剛剛好相反,我覺得這個標籤並不是要歧視誰,而是當我們感覺惶惶不安的時候,有一個「病名」似乎可以讓自己比較安穩的住在這個病的名字裡面。此外,當你發現還有一群人跟你一樣住在這裡,就會隱約的感覺到自己並不孤單。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 你之所以會出現幻覺和聽見聲音,之所以每個晚上都會惡夢連續,那是因為你有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
  • 他之所以會要死要活,用各種方式來吸引你的注意力,無法等待又相當執著,,一下子覺得你很好一下子又覺得你很糟,那是因為他可能是邊緣性人格(BPD),透過你對他的回應,來確定他的形狀。
  • 你之所以會無法忍受房間裡面的氣味、很容易就覺得疲累、需要比別人更長的獨處時間、晚上睡覺要戴眼罩、下雨的時候就會覺得相當煩躁,明明在屋裡面還覺得心裡面某一個部分都濕掉,甚至會過度擔心自己在其他人面前呈現出來這樣子,很有可能是因為你是高敏感族(HSP)。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對我來說並不是在指責自己/身邊的人有某一種病沒救了,而是透過這些名詞來凝聚那些「無法定義的自己」,況且,對我來說,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攜帶者某一種「病」,而某一些看起來像是「病」的東西,也有可能是生命困境的解藥。 督導聽到我的看法,很慈祥的講了一句話:「我了解,這是一個過渡期。或許到了某個時間點,你就不需要再住在這個標籤裡面了。」

當天我督導結束回去的時候,突然有種福至心靈的感覺。如果說住在標籤裡面是一種暫時的安慰,那麼你有沒有勇氣要自己走出標籤,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人生?

老實說,我還沒有答案。

期許有答案的前輩能指點迷津,感激不盡。

喜歡這篇文章你可以

  1. 喜歡:★★★按拍手啪啪啪啪
  2. 很喜歡:★★★★分享給你朋友,讓他們都看看都瞧瞧
  3. 敲擊喜歡:★★★★★順手街口支付,贊助咪寶食物(打開街口支付,輸入901020194贊助30元)

--

--

海苔熊
海苔熊

Written by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女人迷、姊妹淘、泛科學、Herbuty 、鍵盤大檸檬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Response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