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一下這個情況:你目前在經營一個內容網站,既然叫做內容網站,就要有文章和內容,可是一開始最缺的就是內容,你又不想要想內容農場一樣,去網路上面找一些良莠不齊的文章來拼貼,因為那會拉低你個人的格調,也會降低這個網站的數值,可是白手起家的你又沒有足夠的資金給作者稿費,那麼你要怎麼讓作者們心甘情願、不拿錢,卻仍然願意為你的網站貢獻他們的知識和心血?在這篇文章,我會講一個重點和三個做法*:
一個重點:讓作者覺得他很重要
鄉親啊(食尚玩家語氣)~大家都有聽過馬斯洛的需求三角吧?由於是一個已經講到爛的理論,我就不再贅述了,最下面的是「生理的」需求,說穿了就是食物、溫飽,轉換成這個時代的用語,就是錢。
當你的網站還很窮困,沒有辦法提供錢的時候,那你可以提供什麼呢?換成平民的話來說就是:「為什麼現在有這麼多的平台,作者要選擇在你這裡放文章呢?」
「我有很好的網站理念夢想,我想邀請大家一起來實踐這個夢想!」
休蛋及咧(稍等一下)!這跟老闆講的幹話有什麼兩樣呢?醒醒吧阿宅,這個是你的夢想,並不是這些作者的夢想啊!當然你的理念很重要,但是對於作者來說更靠近他們的,是「讓你的作者覺得他們很重要」 ,例如:
- 早期我在PTT寫文章,不時會去看下面的推文和留言,有時候在學校裡面,還會有同學跟我說:「我有看到你在批踢踢寫的文章耶!」整個虛榮感就爆表、漫出來了~感覺就像是大腦多巴胺迴路被通電極的老鼠一樣,立馬又跑回電腦前面,趕快再在PTT發一篇文章。
- 我剛開始在女人迷寫文章時,記得主編每個月都會寄信來提醒我們要寫稿子,第一句話總是「最重要的作者們…」,那時候初出茅廬的我,經常被指導教授電到飛上天,很少有人說我重要,這一句話就收買我了。
- 早期在泛科學寫文章,幾天之後,編輯問我說要不要自己開一個專欄。所以,在網站的右邊一連串列表當中,就會有一個是「海苔熊的愛情認知心理學」(那時候亂取的名字),光是看到這串字眼和其他大咖列在一起,就有一種莫名的尖叫感:天啊,我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來開個專欄耶!
現在雖然這些網站都做了一些改版,脫離了一剛開始草創那種胼手胝足的樣子,網站起飛之後,與作者們也有了其他的多元合作模式以及稿費機制,早已不是當初那個免費模式了,可是我還是記得當下的感覺,尤其是「你的文章有人看見」的時候,直接跳躍「生理、生存」等級的需求,滿足了上面的三角形中的兩個重要需求:
- 社交,愛與被愛:我認識的人討論我的文章、我在意的朋友圈都知道我,在泛科學我們甚至形成了一個小的社群等等,開始有歸屬感。
- 尊重,自尊的需求:成就感,我的能力但文章是受到大家認可的、我所知道的事情是重要的、是有人看的、是有人喜歡的,我的觀點,是會引起討論的。
總而言之,如果你希望作者能夠黏著在你這個網站上,一個重要的元素就是,「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某種程度上Facebook 、YouTube、Instagram、self files 也是利用同樣的機制),而讓他們覺得他們自己很重要的方式,就是 — —
讓他們的文章被看見
「你這不是廢話嗎,我也想要作者的文章被看見啊,我還希望我整個網站的文章都被看見呢!網站流量根本就還沒起來,我要怎麼讓他們的文章被看見?」你可能會這樣說,不過且慢先不要爆氣,再給我1分鐘讓我說完。
三個做法:看見、看見、看見
三個留住作者的具體做法,就是這三個「看見」。
- 讓「文章」被讀者們看見:這個方法你已經知道了,就是讓網站上的文章,被許多讀者看見,翻譯成現在大家懂的文字,就是打造一篇爆紅的熱文、或者是讓你的文章分享、按讚的數目增加。當你的作者越可以從這個網站得到成就感,他就越有可能在這裡發表文章、甚至黏著在這裡。關於怎麼樣讓文章被看見,不是這篇文章討論的重點,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鄭國威大大寫的這本非常棒的書《知識內容寫作課》,或者是我在文末註解會稍微提到一點**。我們先假設你已經知道怎麼樣讓文章被讀者看見了,那麼再來要做點什麼呢?
- 讓「回饋」被作者們看見:每次你在社群網站上面發佈文章之後,只要有人回應你的文章或是按讚,你的App或者是網站上面就會出現一個紅色的通知,表示你的內容有人跟你互動,然後你通常就會點進去你原本的貼文,看看大家都說了些什麼,接著再回應他們。想一下,這些社群網站又沒有付你錢,你為什麼會黏著度這麼高呢?那是因為它「讓你知道」你的貼文有多重要:天啊,有好多人來看耶!有好多人來回應按讚耶!你在這裡得到了好處,所以下一次你又會在這裡繼續發佈貼文。網站也是一樣的,如果你能夠讓作者收到「你的文章今天總共有4862個人看喔!」或者是「今天有32個人追蹤你的專欄喔」這樣的訊息,那麼你的網站就像是會自動餵食多巴胺的機器,讓你的作者們不斷地回鍋來寫文章 ——沒錯,這就是medium用的技巧,這也是為什麼這篇文章會出現在這裡。
- 讓作者「覺得」他被看見:前面兩個方法雖然很有用,不過別忘了人是會習慣的動物,講難聽一點,久了之後臉書上面的紅色通知再也引不起你的興趣,所以當第三個禮拜medium再寄信件來說我的文章有多少人看的時候,其實還蠻無感的。不過,有一件事情是不會隨著時間消退的(decay),那就是「覺得」(perceived)這件事情。這個講起來有點玄,讓我舉個例子。我剛開始學諮商的時候,覺得非常不能夠適應,因為老師總是會講這樣的話:「當個案覺得他的痛苦被看見的時候,療癒就自然產生了。」那時候聽了一頭霧水,想說好吧,就讓個案覺得他被看見吧,於是在諮商室裡面我會直接跟個案說:「我看見你很痛苦。」結果馬上被個案巴頭了!沒有啦,當然沒被個案巴頭,可是他們並不會因為這句話就覺得被看見。直到有一次我變成個案,諮商師跟我說:「你很努力地在修復和他的關係,你甚至還寫信給他、用了很多方法,可是好像效果有限?」從頭到尾沒有用到「我看見」三個字,可是那一刻我幾乎要爆哭,真的有一種「被看見了」的感覺。所以,如果我是網站的經營者,要怎麼做到這件事情呢?怎麼讓作者「覺得」他被看見呢?其實說穿了就是「高層次同理心」或者是「具體肯定技巧」,舉3個例子:
- 我常常說我在女人迷寫作就像談戀愛,好的經驗不勝枚舉,我覺得創辦人瑋軒做了2件很聰明的事情——設計「大家都在看」(本日熱門)以及「名家專欄」。這個東西有兩個效果,一個是讓新進的作者可以有一個努力的目標,也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專欄、或者是擠進本日熱門,另外一個是,本來就在很前面的作者會有歸屬感,或者會很努力的希望自己不要掉下來,所以更拼命地在這個網站上面付出。
- 你也可以跟其他的內容網站談好一些合作,因為他們也缺內容(例如line today 、XX 新聞),在你還很小的時候可以增加網站的曝光率。然後「不定期」(這個很重要,因為不定時不定次的增強最有用)寫信給作者,跟他說:「你的OOOO那篇文章真的寫得太棒了,line today問我們說可不可以轉載到他們的平台上,你覺得呢?」雖然這是意料中的事情,因為你事前就已經談好每個月合作幾篇的方案了,但對於作者來說,被其他的媒體肯定,是另外一種「被看見」的感覺。
- 如果你覺得這2個方法有點匠氣,那麼身為創辦人/編輯的你,直接和作者之間的對話也非常重要,例如具體肯定技術,「上次你提供的OO文章,裡面談到的XX方法,我自己用了也覺得很受用!」、「你之前寫的那一篇和父母告別,真的是整個戳中我心坎裡!」、「昨天你的文章上架之後,有一個讀者在下面回饋了很長的故事(這裡可以附上截圖),我看了好感動,沒想到我們默默在做的事情,也讓人有共鳴!」
老實說,我覺得最後這招是最有用的,就像這麼多年下來,我永遠記得瑋軒跟我說的一句話:
「謝謝你,在我們什麼都還不是的時候,就陪我們一路走到現在。」
就憑著這句話,我寫到死也甘願。
形成回饋循環
那麼,要怎麼知道你的操作成功了呢?人是感情的動物,江湖走跳,總是會有一些情緒和感受,想要寫一點什麼,或許是對於最近發生的社會事件、或許是一時的感觸良多,只要他有「感覺」的時候,第一個想要寫點東西、發表一些什麼感想的平台,是你的網站,那麼你就成功了。所以,簡單地說整個流程就變成這樣 ——
- 文章上架
- 讓文章被很多人看見
- 通知作者,讓他知道他的文章很多人看見
- 透過網站熱門排行榜的編排、編輯和作者的通信建立感情、具體肯定技術、其他平台轉載,讓他覺得他很重要。
- 因為作者得到好的回饋,當他有感覺的時候,第一個想要放的平台就是你的平台。而這個時候,作者寫出來的文章往往是最有靈魂的(相對於寫信邀約他寫某個主題的稿子,他被動來寫的時候)。
- 因為有靈魂,上面這篇文章極有可能會紅,然後你根本不需要太多操作,這個正向循環就直接從2.再重新開始。
- 不久之後,作者對於你的網站形成歸屬感;此外,因為有一群穩定的作家在這裡寫東西,讀者對於這個網站也形成信任的感覺,你一不小心就同時建立了作者和讀者對這個品牌的黏著度。
從頭到尾,你都沒有付作者一毛錢。
結論
看完上面這句話,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什麼邪教啊!難道知識變成一文不值嗎?你都沒有付錢給作者,你以為這個網站可以長久經營下去嗎?老實說,不可能,但是上面這個方法的確是「白手起家」的一個可能方式。
其實,這個方法只是一個權宜之計,讓你和你的作者都還很小的時候,可以從寫作上面互相獲得成就感。等到你夠有錢,有其他的金流、福利***進來、甚至有一些影響力的時候,當然你也要將你的利潤回饋給這些作者們,因為沒有他們,就沒有你呀!
不過,由於現在許多的知識都是唾手可得的,我們可以免費獲得太多東西了,所以我覺得在賦予一篇文章價錢之前,應該有兩件更重要的事情:
- 讓作者覺得他有價值
- 讓你網站上的文章展現出它的價值
這兩件事情是相輔相成的,除了作者和你的熱情燃燒之外,我覺得彼此之間的「感受」照顧也相當重要。在知識免費、平台爆炸的時代,我們永遠需要回答這兩個問題:「為什麼大家要來你這裡看文章」以及「為什麼作者要來你這裡放文章」。
(上圖原文:https://zoeyk.co/ikigai/)
如果用最近很紅的這張圖來說,當你給作者錢,不一定能夠買到最好的內容,可是如果你給他的東西不只是錢,或者是比錢更多的東西(例如歸屬感、成就感、讓他覺得他的意見很重要),那麼你的網站,就有可能可以擁有具有靈魂的內容。
註解
*老實說,小弟沒有什麼實際操作網站的經驗,只是今天聽了《知識內容寫作》的講座,覺得收穫滿滿,剛好大家又有談到這個主題,突然有個靈感來,所以就寫了。相信還有很多這個領域的前輩,期待這篇文章拋磚引玉,大家都能夠有切磋討論,在下我就能夠含笑了。
**這是一個競爭注意力的時代,其中一個最容易的起手式,就是跟風目前的熱門話題。在今天的講座當中,我整理了一下發現有3個方法可以做這件事情,第一個是隨便作者要寫什麼,然後累積足夠多的文章,等到有話題出來的時候,再把「儲存的文章」端出來推,容易就可以收成;第二個是,當有熱點時事出來的時候,第一時間寫信給「你覺得有能力追這個風」的作者,請他在時間限制之內寫一篇文章,不過這個難度比較高,因為他必須在時限之內完成;第三個相對容易很多,就是你可以先預測熱點(例如你一個月之前就可以知道中秋節要來了,三個星期之前,就可以知道世足賽要開打了,就可以開始寫信請作者來追這個風)。
***福利並不一定只是指金錢,有可能是其他的「有錢、有曝光」的合作,例如企業講座的邀約、出版的邀約、上節目或廣播等等,實際上泛科學和女人迷這兩個平台,後續也都做到了這件事情,讓作者不只是有「心靈上的滿足」,也有實質上的收入和其他的合作觸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