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聽 哇賽心理學 談到有關於電影「無聲」*的討論,突然覺得又懂了一些什麼。
事情發生之後,他們真正在意的並不是說或不說,而是說了之後會發生什麼?這裡的「什麼」,至少包含:
1.說了又能怎樣,我能夠回到原本的樣子嗎?
2.說了又能怎樣,如果對方真的被判刑,不是關個幾年/罰個錢就出來了?
3.說了就能夠改變一切嗎?會不會根本沒有人相信我?
4.別人會不會覺得是因為我自己穿太少、自己要去「勾引」人家的?
5.別人會怎麼看我?畢竟,我是一個已經髒掉、壞掉的人⋯⋯
6.我說了會不會讓別人難過、造成他們的負擔?我已經是個糟糕的人了,為什麼還要讓別人來承受我的糟糕?
.
「為什麼不說出來、為什麼不提告?」這樣的句子被講出來,可能是旁人知情之後的義憤填膺、也可能是心疼,但當事人聽起來可能會有一種「所以責任都在我身上,都是我的錯」的感覺。這會使得在事發當時被嚇到、覺得很無力、有很多自我責備的當事人,陷入更深的自責深淵當中。這裡面其實牽涉到很多複雜的心理歷程:
.
– 旁人的好意更關心,很可能就會不小心變成某一種「責怪受害者」(victim blaming )的現象。
– 當事人也可能在和其他人的互動當中感覺到「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沒用,我講什麼都沒有人相信我,不如就裝死好了,一切都算了,反正我都已經髒了、壞掉了
– 當事人可能會被懷疑在「尋求關注」(call attention ),透過事件來讓別人注意到他。甚至可能會有人覺得,你把事情說出來,是不是背後有別的目的、別的操作?
.
當然,上面這些都只是從受到性騷擾或者是性侵害的當事人的角度出發,如果我們從他們身邊的朋友家人、旁邊的路人甲乙、甚至是做這件事情的行為人的角度來看,會有更多複雜。就是為什麼,我會覺得在事情發生之後,「說出來」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
然而,有些事情壓抑在心裡,我們會以為久了之後就不痛了;可是隨著時間,一些記憶慢慢地被顯現,你會發現自己還是經常做惡夢、經常被追逐,然後你會在產生性慾的時候同時也產生自我懷疑,你會在發生性關係的時候有罪惡感,你才慢慢發現,有些事情看起來是過去了,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過去。然後你會發現心裡面有一個小小的自己,多麼希望這個被壓抑的事情,可以被看見。
.
這個免費的展覽剛好提供了某一種被看見的可能。當事人透過匿名的方式寫下他們的故事,就像是丟到樹洞裡面,每一封信件都是一個生命,每一筆的字跡都是一種韌性,在這些故事裡面,你有機會看到他們的無奈和勇氣。
.
當然,這個展我沒有辦法推薦給所有的人,不論你是否發生過類似的經驗,或者是你最近的狀況不太好,看了之後都有可能會有其他的「副作用」(例如替代性創傷),但我相當推薦給想要了解這個議題的朋友,我相信僅僅是了解,這個議題就被重視的可能。
.
有時候世界真的是相當殘酷,殘酷到你會覺得好像做什麼都沒有用,很多黑暗一樣繼續在蔓延;但有些時候你也可以從和你有一樣經歷的故事當中,看到一些感動,看到自己並不是孤單的,有人也遭遇過類似的事情,但他們現在正用自己的方式,走接下來的人生。
.
希望這個展覽能夠成為黑暗裡面的一道光,把我們的縫隙照亮,儘管那些曾經發生的事情不會消失,但是在我們心中的善良,也一樣不會消失。
你可以對世界和自己失望、但是在失望過後,你也可以選擇蹲下來,把散落碎片一地的自己,一點一點地拼起來。
.
把自己,愛回來。
雞排妹ili鄭家純 #性侵 #性騷擾 #性羞愧
#性別 #責怪受害者 #罪惡感 #都是我的錯
–
*這裡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