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說實話了,為什麼對方還是生氣?從《斯卡羅》裡,看見說與不說的「拿捏力」!

海苔熊
Sep 9, 2021

你有遇過那種開口之前就會先說:「不好意思我講話就是比較直⋯⋯」的人嗎?好像他們說了這句話,就可以不用對說出來的話所造成的傷害負責一樣(通常他們會再加上一句:我沒有那個意思、我無意要冒犯你),有些時候他們說的雖然是實話,可是聽的人可能會很受傷。從另外一個角度想,他們心裡面可能會有個困惑是:「難道,要說謊才行嗎?難道你喜歡我對你說謊嗎?」

在這裡,我想舉一個常見的例子。

A、B兩個人已經在一起一段時間了,A知道B是很沒有安全感的人,A有一個信念是「絕對不要騙B」,因為他知道如果欺騙了B(並且被發現了的話),B會非常生氣。但是實際操作上仍然會遇到一些問題,例如有天A要跟朋友一起出去用餐,B詢問當天會有誰去、A也直接告知B這是他大學同學難得的聚會,裡面會有前任一起參加,於是B按耐不住內心的不安,詢問:「那你現在還對前任有感覺嗎?」

(讀到這裡你可以暫停一下想一想,如果你是A,你會怎麼回應?)

「當然有啊,在一起這麼久,怎麼可能沒感覺。」A說,可以想見接下來是B奪命連環的「質問」,包含和前任比較、問當天用餐的地點、為什麼這次會突然約大家一起聚等等⋯⋯,這整個過程讓A非常痛苦,覺得自己「已經照實話說了,為什麼還是得到這種被逼問的結果?」甚至最後脫口說出:「如果以後說實話都會讓你不舒服的話,那我乾脆都不告訴你好了!這樣你會不會比較開心?」(當然這句話也是A內心真正的感覺)結果兩個人互相賭氣,一個禮拜都沒有講話。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斯卡羅》劇照

在這個例子裡,你看到了什麼?

「說出口的話,是很難收回來的。所以在當你要回答一個人的問題之前,可能要先想想自己說這句話的影響是什麼。光是調整說話的內容,就可能避免一場巨大的災難。你不一定要欺騙對方,但你可以選擇透漏部分訊息內容。」

小海豹跟我說,我覺得聽起來還是很模糊,什麼叫做「透漏部分訊息內容?」如果讓對方知道你沒有全部告知,難道對方不會爆炸嗎?還有,如果不坦白說出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又要部分隱藏,那到底當對方詢問的時候,你可以說些什麼?

有些話不一定要說:從蝶妹的通譯看見社交手腕的影響力

(以下小雷)

關於「部分透漏」,在最近很紅的台劇《斯卡羅》當中詮釋的相當好。片中各個部落還有不同的勢力之間互相的角力,劇情緊湊而且精彩,其中我覺得最重要角色的是能夠精通各種語言的「通譯」,通譯扮演著兩個勢力之間溝通的角色(畢竟勢力與勢力之間可能不一定聽得懂對方講的話),如果你有仔細看這部片,就會發現水仔與蝶妹同時會說生番的語言,也會講漢人的語言(蝶妹還會講英文,所以會變成居中斡旋的關鍵角色),他們兩個通譯在翻譯的時候,不一定會如實地傳遞對方的意思,更多的時候,他們至少考量了下面七件事情:

  1. 如果傳遞「真實的訊息」,訊息接收者的感覺是什麼?
  2. 如果傳遞「真實的訊息」,訊息接收者可能反應是什麼?
  3. 勢力的雙方,各自想要的資源和需求是什麼?
  4. 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想達成什麼樣的結果?
  5. 如果傳遞真實的訊息,能夠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嗎?
  6. 如果說謊的話,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7. 三方的需求(自己、勢力雙方),有沒有可能透過一句話、來達到三贏的可能?

然後根據上面七者的評估,蝶妹經常在翻譯的時候掩飾部分的訊息、或者直接說謊,甚至明明知道一些事情,但卻沒有說出來(因為有些事情透漏了,並不一定會得到比較好的結果);水仔則是經常選擇性地呈現訊息,以力求獲得自己最大的利益,甚至有些時候,說謊吃一點虧、委曲求全,目的是為了存活。

這些都是人際交往的時候很重要的手腕,我們可以說這兩個「通譯」並不一定誠實,但他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審時度勢,想辦法達成想要的結果。這個過程是非常複雜的,涉及高級的同理心,通譯必須知道雙方腦袋裡可能在想什麼、要什麼,還要很清楚自己的感覺和需求,甚至需要像沙盤推演一樣,先衡量個兩三步,然後做出最適當的回應。然而,上面這一切的一切,都要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完成,所以我才會覺得這兩位通譯根本就是這部片的靈魂人物(望洋興嘆!)。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斯卡羅》劇照

換句話說,「有話直說」或者是「直言不諱」雖然是人際互動時的一種選擇,但有時候執著於「說實話」這樣的想法,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那該怎麼辦呢?

知識就是權力:你有意識到自己擁有多少權力嗎?

語言上面的爭執和衝突,往往來自於兩個權力之間的糾葛,我們或許在日常生活當中不會常常經常遇到不同勢力之間的對抗,但其實我們會經常經歷到很多「小勢力」之間的勾心鬥角,如何從這些勢力當中全身而退,就成為了人際重要的修煉。常見的狀況如下:

  • 在辦公室裡面,可以看得出來有一群人甲是老闆的心腹,另外一群人乙是想要推翻「政權」的新勢力,握有一些資源和權力。當甲邀請剛進入公司的新人,也就是你一起去參加他們晚上的飯局,你可能要思考這個飯局除了吃飯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意義?
  • 在家庭當中,爸爸可能會有意無意地和媽媽進行「權力鬥爭」。例如,小時候爸爸請你去巷口雜貨店幫他買煙,找回來的錢你可以當零用錢,你準備起身出門的時候媽媽說:「你不准去!」在這裡已經不只是「媽媽關心爸爸的健康」而已,更涉及了你在這個三角關係當中,你到底「挺誰」?(幸好現在便利商店不賣菸給未成年人)
  • 在伴侶關係當中,你可能會感覺到對方似乎講話比較大聲。然後你發現,有時候自己哭泣或者是不說話,對方會放下身段,來問你到底怎麼了,於是你就可以在這個時候要求對方做一些事情符合你的需求。如果對方在這樣的狀況下經常答應,那麼你可能就不知不覺地學會了「用語言/非語言」來達成你的目的的技巧。

發現了嗎,權力無所不在,而我們都希望在關係當中獲得控制感,控制感的關鍵因素就在於「知道」某一些事情。例如,在斯卡羅裡,生番們會想知道有多少洋人會進來、洋人會不會打上來等等,所以用了水仔當作情報員;水仔以及不同勢力的頭人,也經常利用蝶妹的弱點(童年經歷),來試圖換取一些情報。當你掌握了一些「別人所不知道的事情」的那一刻開始,你就擁有了權力,而當權力在你手上(你知道一些對方不知道的事),如何妥善的運用避免「傷及無辜」就變成很不容易的智慧。畢竟,水能載舟也能煮粥。

練習雇用你心中的蝶妹

有了這個概念之後,我們回到前面的例子,A到底要不要跟B說實話呢?老實講會激起對方的不安,不老實講,如果最後被發現結果更慘,有沒有中間的選項?其實在這種時候,你就可以雇用一個「蝶妹」在你跟對方的需求當中,試圖找到平衡點(這裡不選擇用水仔當例子,是因為大多時候他都用自己或者是社寮的需求為主,沒有考量到其他人的需求)。我們可以看看下面這個表格:

從這個表格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如果A在對B詢問「你還對前任有感覺嗎?」這句話的時候,就先看見B語言背後真正的需求是什麼的時候,回應就不會停留在表面的層次(說實話/不說實話),而是會真正進入對方的心裡,讓對方有一種被接住、被看見的感覺。例如,可能回答像是:

  • 「感覺你對於我要去大學同學聚會,然後成員裡面有前任件事情,有些擔心和不安?」
  • 「因為我們這群同學很久沒見面了,所以真的想跟大家一起敘舊。可是我同時也很在意你的感覺,想聽聽你對於我去參加聚會,有沒有什麼看法?」

上面這兩種回應,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回應,但至少並沒有困在「要說實話/不說實話」這個固著的對立當中,如果對方也可以成熟的進行討論,那麼溝通就會進入更深的層次,屆時討論的問題將不再是「你要不要去聚會、你是否心裡面還有前任」,而會聚焦在這段關係裡面的安全感,聚焦在兩個人身上 –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得建立於A看見B背後的需求。

要能夠說出「恰當」的話,前面提到的蝶妹的「沙盤推演技能」也是重要的,例如,當A老實直說:「都在一起這麼多年了,當然對他還有感覺」的時候,可以先考慮過往的經驗:

  • 如果我真的這樣說,B會因為我的誠實而感到開心嗎?
  • 如果我真的這樣說,B內心的感受是什麼?
  • 如果我真的這樣說,通常的結果會是什麼?有達到我原先想要的結果嗎?
  • 有沒有什麼樣的說法,可以讓B「真正想要的東西」被看見,然後也可以滿足我想要的東西?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斯卡羅》劇照

「當你問一個問題,你可以預料到對方會有什麼樣的回應的時候,這個問題其實不一定需要問。」

一個朋友曾經這樣跟我說,那個時候我還有點不懂他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但後來我發現,溝通經常是建立於「你想要更了解對方」上面的,對方可能並不會完全的告訴你他內心所想的,但至少藉由一次又一次的試探,兩個人會抓到彼此之間比較好的互動方法。然後。我想要在我朋友的這句話後面再加一句:如果你的某一個認知想法(一定要說實話),經常讓你在關係當中吃虧、或導致你不樂見的後果,那麼或許調整這個想法,你往後的日子會比較快活。

例如,如果你還沒有說麼句話之前就知道講這句話對方一定會生氣,那麼你大可不用講這句話,甚至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講這句話」。這個時候「誠實」並不一定為上策,在關係裡面保留「善意」,才是最好的對策。上面這個「調整想法、調整說法」的過程,我傾向稱之為「雇用你心中的蝶妹」。

有時候戰爭不可避免,但在那之前,盡可能地用善意溝通

當然,我知道很多人其實本來就會在人際關係當中顧慮好多,但就算顧慮了很多,最後還是得到不好的結果。因此,最後我想說,儘管你經歷了前面種種的考量,甚至是釋出出了很多善意,兩個人之間的「戰爭」依然有可能會爆發,畢竟人際互動是很複雜的,這並不一定是你的錯。就像《斯卡羅》裡面,領事李仙得(他也說了很多的謊、掩蓋了許多的訊息)、必麒麟與蝶妹一行人居中斡旋,可是還是難免一戰一樣,但至少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盡力減少傷害,只透漏必要的訊息,讓勢力的各方各面,都可以獲得部分的利益。

圖片來源:公共電視《斯卡羅》劇照

換另外一個角度想,有些時候衝突或者是戰爭的發生,並不代表沒有在溝通,更有可能是,透過這次的戰爭,兩個人更了解彼此的需求是什麼,所以比起「要不要說實話」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或許是:我們有沒有透過這一次的溝通/爭吵,更理解彼此的需求?

「有些事情可以說,有些事情不能說。不能說的事情不代表不重要,可以說的事情也不一定真的重要,區分在什麼時候該說什麼,什麼東西得放在心裡不要忘記,就可以變成一個成熟的大人」

是啊,有時候了解到對方的需求和我們並不相同,這是一件很失望的事情,練習去「接受這個失望」,也是練習和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和平共處的機會。你可能會很失望為什麼他沒有跟你站在同一陣線、你可能會很不諒解為何他跟你想的不一樣,但當你看到了這個失望,當你發現自己可以更圓融的去處理彼此之間的不一致,這個成熟本身,就讓你們的關係有更多彈性的可能。

--

--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女人迷、姊妹淘、泛科學、Herbuty 、鍵盤大檸檬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