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心理話|真正的怪獸是標籤而不是貧窮!從《寄生上流》的故事裡,看見社會階級的壓力

海苔熊
Aug 10, 2021

--

(以下有雷 )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寄生上流 ?

我第一次在看這部片的時候,覺得很荒謬,很好笑,又有一種緊張、刺激的感覺,整個人蜷縮在沙發上,不知道主角一家什麼時候臥底會被發現,每分每秒好像都在被發現的邊緣。

後來我才發現,真正重要的並不是「被發現」本身,而是「把自己貼標籤」這件事情。在前幾次的節目當中有提過貼標籤*,但比起「在意識層次幫自己貼標籤」,更可怕的其實是 #潛意識裡面的標籤。比方說,你可能有過這種感覺:

  • 站在某一個人旁邊,覺得他好像比你耀眼
  • 在人群裡面,覺得自己很孤獨,好像跟他人都格格不入
  • 常常有一種「我不屬於你們這一群人」的感覺
  • 心裡面會有「我配不上」的聲音出現
  • 覺得自己的身上總是散發著一種臭臭的味道

潛意識裡的標籤

這些潛意識裡面的標籤,不知不覺會讓你和「不同階級」的人形成一種隔閡,你會很清楚的知道:「那些人的生活不是我可以過的」。

「標籤的存在是為了分類。我屬於這一類,你屬於那一類,我和你不同類,你不懂我的痛苦,我也無法進入你的人生」#金融 心理師在今天我參加的工作坊當中提出這個觀點(印象筆記的可能不完全正確,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這樣的感覺非常的幽微,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所以我舉一些例子:

  • 我是沒有父母的人,你不是
  • 我是低收入戶,你不是
  • 你不懂我們這種念「後段大學」的人的痛苦
  • 我曾經被虐待、性侵,而你沒有過那種經驗
  • 我長期被家人情緒勒索,你沒有

這些美好是我不配擁有的

這些一個又一個的標籤,其實都隱藏在生活當中,我們表面上叫它為「社會階級」,或者是「童年經歷」,實際上每一個都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自我概念,尤其是「階級比較低」的那一方,在人群裡面,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那個快樂、美滿的世界,不是我可以擁有的」。

雖然是這麼說,還是很想要力爭上游,渴望被愛、進入和自己不同階級的世界裡面;但同時又對自己懷抱著負面的自我概念。於是就會進入一種辛苦的糾結:我好想要變好、我好想要過和你們一樣快樂的生活,但我覺得我不值得這樣活。在我身上的是無法被撕掉的,這是一張又一張,用罪惡感和羞恥感堆疊的標籤。(不知道有沒有人有過這樣的感覺) – —還沒結束,而比這個更痛苦的是,為了「看起來跟正常人一樣」,你會戴上「看起來像正常人」的面具,用某種方式支撐著生活,假裝過去沒有發生某些事情、假裝自己擁有很美滿的家庭、假裝自己經濟沒有匱乏、假裝對自己很有自信⋯⋯好像透過這一個又一個的假裝,你就可以寄生在上流的世界。

拿下面具,覺得疲累

只是好累、好累。

每次回到家,把這些面具拿下來,你都覺得有很深很深的疲累。甚至有些時候,你會不想要再偽裝了、不想要再努力了,想要乾脆放棄一切,告別這個世界。

在這次的節目當中,我試著透過《寄生上流》這部影片裡面主角的故事和種種隱喻,來跟大家分享這部故事裡面的潛意識標籤。例如在階梯上面被洪水淹沒的白色球鞋,象徵永遠也洗刷不掉的「貧窮」;例如象徵富貴的「石頭」,代表某一種壓在心頭上面的沉重。這些一個一個用金錢所堆疊的「標籤」,一再地坐落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如果你經常感覺到金錢焦慮,或者你總是在和朋友相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矮對方一截,或許透過今天的節目,你可以對自己的自卑更清楚一點。聽起來好像很悲哀,可是這個「清楚」,反而是卸下自己否認的起點。

金錢在社會階級當中扮演著很多權力和不公平的角色,突破這個階級和翻轉權力是一種可能,但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是,當你終於願意接受自己與人不同,並且認為這個不同並沒有什麼地方可恥,就是自由的開始。

*上次的節目這裡聽

今天的節目這裡聽

– —

本文圖片取自《寄生上流》劇照

--

--

海苔熊
海苔熊

Written by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女人迷、姊妹淘、泛科學、Herbuty 、鍵盤大檸檬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