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記憶浮島》:如果可以,你願不願意洗掉你的某一段過去?

海苔熊
Nov 13, 2020

--

如果能夠透過某種方式,來「重塑」過往你覺得很羞愧、罪惡、後悔的時刻,重新回到過去的某一個時間點,面對那些你一直不敢面對的傷痛,你願意給自己這樣的機會嗎?

記憶浮島就是這樣的一部片。今天在KKTV追了這部短片,內心百感交集。

(圖片小雷,經行銷同意之後截取貼出)

下面截取的這些畫面,是我覺得是讓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些片段。以下盡量減少劇透的方式,跟大家說我聯想到的一些體會。

1.母親情結(上面的七張):你媽媽曾經跟你說過類似的話嗎?你曾經很想要離開家、受夠了這個家,但是她為了維護那最後一點點的自尊,硬是說「是我把你趕出家的!」嗎?如果你也有同樣的回憶,那麼大概在你和媽媽之間,也有一個沒有被解開的結。

2.如何原諒自己?(上面的7張):當你很討厭自己的時候、當你被過去某一件事情給抓著,可能是某種遺憾或者是後悔、來不及給卡住的時候,或許可以嘗試片中的這個方法 – —對著鏡子跟自己說「我想要練習開始愛你、我想要學會真正原諒你,OOO(你的名字),過去發生的事情,不是你的錯。」必須注意的是,由於每個人的狀態不一樣,有的人嘗試過後可能會激起更多的情緒、有的人可能會有反抗的感覺、有一些人在和自己說完話之後會覺得平靜,所以可以邀請你現任的朋友、或者是跟你的治療師一起嘗試,斟酌使用。

3.記憶與自我認同(上面的六張):其實記憶是我們「覺得自己是自己」的重要關鍵,如果你失去記憶了(或是你在意的人失去了記憶),會面臨「認同上困難」 – —眼前的這個人,還是他原來的自己嗎?不過,倘若過去有一段記憶,是你很想要消滅、改變、甚至不想想起的,你會願意透過某種方式,讓他消失不見嗎?為什麼會,或者為什麼不會?

關於最後這個問題,我特別感興趣。過去發展心理學做了一些關於記憶的研究發現,很多我們對於早年的記憶,都有「重新再修改」的傾向。講起來有點複雜,但簡單地說就是,我們通常只會選擇記得我們所記得的。

那些黑暗正在影響你

如果從深度心理學的觀點,就會說那些我們所不記得的(或者是不願意記得的)的東西,會被壓到潛意識的深層,然後默默地影響你。可能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情緒爆發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一直以來這個記憶並沒有消失,而是被藏在某一個深處。比方說,夢境。

我們都知道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過《榮格解夢書》曾經提到一個有趣的觀點就是「你夜間的夢境自衛也會影響到你白天的清醒自我」,這就是為什麼你做了一些夢之後,突然會覺得心情很好或者是很差,甚至是在日常生活當中,發生一些不可思議、你可能想都沒有想過的事情。

這部劇是關於記憶、後悔、夢境、還有那些不敢面對的過去;關於親情、母親情結、還有那些你覺得羞愧的、不想再提起的家人等等。當然,我猜想還有一些更黑暗、更難以言喻的部分,還在更新當中。

催眠治療的倫理議題

我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這部片裡面用的催眠手法也太瞎了(就我所知好像不會用這種方式,也不可能達到這樣的效果,還有片中很多心理師倫理的議題都被違反了),但後來發現,心理治療之所以有倫理規範,除了權力不對等的考量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於 – —面對於那些我們所無法掌控的潛意識,如果我們不維持某一種界限,很容易就被吞噬。(儘管如此,裡面用的催眠方式,還有一些符號跟象徵,我覺得都有很有趣的隱喻*)。

這部片我想要推薦給曾經被黑暗給籠罩甚至吃掉的人,如果你曾經被吃掉過,你就知道那個黑暗到底是什麼。但同時,你會發現當你走過那一個地獄之後,有一個已經死掉的你已經留在某個時刻了,現在的你,是另外一個自己。

或許,當你一邊看這部片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有些事情你不去面對、逃避去看它的本身,就已經是一種面對的過程。

*有雷後記

這部影集幾乎違背了所有的心理師倫理,跟個案談戀愛、和個案交換Line、又被督導治療⋯⋯但儘管是如此,還是有許多可看之處。從 《魂囚西門》之後,我就開啟了另外一個看影集的眼睛 –—有些影集之所以要演得如此誇張,或許就是要表達,治療室裡面所沒有辦法表達的張力,還有那些我們一直無法觸碰的禁忌。

當然不是說跨越界線是好的,而是在影集幫我們演出「跨越界線」的同時,我們心中被觸動到了什麼?

其中,催眠師使用的催眠器材也蠻有趣的,是一個音樂盒,然後上面有一個⚓️的符號。或許象徵潛意識的大海(每一次會發生事情的時候,也要從島上到海上),我們必須沉入其中,才能夠從其中獲救。難怪我的沙盤上面,常常會有海與船。

不過,要怎麼樣安全地潛入海底,以及要怎麼樣才能夠爬上自己的船,繼續前進,又是另外一個困難的問題了。

PROMO

質感台劇《記憶浮島》探討內疚與創傷、慾望與控制,KKTV每週五中午12點更新 ,與你一同窺看記憶

--

--

海苔熊
海苔熊

Written by 海苔熊

在多次受傷之後,我們數度懷疑自己是否失去了愛人的能力,殊不知我們真正失去的,是重新認識與接納自己的勇氣。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目前為女人迷、姊妹淘、泛科學、Herbuty 、鍵盤大檸檬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