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馬丁曾經問我:「你為什麼對於煮東西這麼堅持?」那個時候的我不知道,不過現在我終於知道了。
我的沙遊治療師跟我說,有些時候潛意識告訴你的東西,是要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會突然體會的。
而馬丁的這個問題,我竟然花了一年才領悟。(當然還有沙遊治療的費用⋯⋯)
四個關於食物的回憶
關於這個體會,有幾6件事情連在一起,我想要一一寫下來。
- 之前朋友阿三幫我從網路訂購的兩用爐,有一些小刮痕黑點,送來的時候就這樣了,當初我還以為它是拿來什麼散熱或者是特殊設計用的。她覺得很替我感到生氣,我回她:「沒關係啦,對我來說有鍋子可以用,而且有東西吃就已經很好了。」說完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有一種小小哀傷的感覺。
- 上面這件事情讓我想到多年前心理師慢慢來曾經問了我一個的哲學性的問題,瘋狂受到大家在網路上的轉載:「你覺得你值得住一個晚上多少錢的旅館?」於是我花了3000多塊去住一個很舒適的旅館 – —原先我只願意花5分之一的價錢。雖然只是一個旅館,但是這張3000多元的床鋪,卻讓我走過了那時候人生最黑暗的時刻。
- 另外一個朋友曾經看到我有一段時間,都用非常小的碗來裝茶葉蛋,吃的很寒酸,所以送了我一個特大號的碗公,然後跟我說一句話:「告訴你自己,你值得這麼多的愛,裝好裝滿。」害那個時候的我以為,心理師講話都這麼暖(當然後來看到了一些其他心理師的『面孔』,就知道不是這回事了)。
- 而上面這件事情又讓我想到,大概在4年前我剛到彰化唸書的時候,那時候(還不是我老闆的)老闆帶我一起去讀一個夢:
夢裡面我回到國中階段,我媽特地送義大利麵來學校給我吃,可是裡面的麵非常非常少。我跟她說我已經有便當了,所以她給我的義大利麵其實是有點多餘的。不過我還是吃下去了。
這夢有很多的意義,不過我聯想到跟前面兩個有關的部分是,那時老闆跟我說:「好像對你來說,這個很少很少的麵、很少很少的愛就已經夠了?」
食物對我的意義
這4件事情串連起來,我的感覺是:原來有時候我對於食物的感覺,也是我對愛的感覺。客體關係理論經常會談到「愛」跟「餵養」其實是有一些關聯的,用白話的方式來說就是:我覺得我值得吃多好的東西,某種程度上那也是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值得多少愛的人 – —可是我經常還是會不小心就覺得自己不值得,所以會說出那種「沒關係我隨便吃吃就可以」就好了的話。可是我心裡其實有一部分是渴望被愛的(而我同時又不喜歡被逼迫的那種愛)。
書櫃堡壘
今天被L督導的時候,因為我狀況不太好,一直沒有碰到核心的議題,可是卻在督導結束之後,才赫然驚覺那個議題已經浮現了(頓悟總在督導後)。
前情提要一下,我人生的第三個諮商師曾經跟我說:「你之所以會長成逃避依戀,很可能跟你的原生家庭關聯性比較小,而是跟你之前的女朋友關係較大」,他也是走認知取向的,我跟他兩個認知的腦袋打結了一整個學期,沒有太多的進展,我只記得上面這句話。可是老實說我覺得我小時候一定有發生一些什麼,我並不覺得都是我前女友的影響(根據我看過的研究顯示會影響到你的依戀風格的,大概不外乎三個人:你的原生家庭、你的戀人或者是感情對象、還有你的治療師或者是生命當中重要的導師)。且真的要說的話,我很感謝那個時候的前女友,才有了《在砰然之後:關於愛情的16堂課》這一本書。
一直到今天,我才因為督導的過程想起一個重要的個人議題 – —我之所以這麼喜歡讀書,是因為我這是在好小好小的時候,我就學會的陪伴自己的方式。爸媽工作都很忙。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有一整面的書牆,很多孤單跟寂寞的時候,我都是跟書一起度過的,從左上角開始第一本看到右下角最後一本,再從最後一本看到回第一本,所以躲在書裡面會讓我感覺到安全、引用學者的理論會讓我覺得我很厲害、說穿了,書,其實就是我的安全堡壘。
發現這件事情的moment,不知道為什麼有點難過可是又有點感動,有點心疼那個小時候坐在書櫃前面的我(淚)。
陪伴小時候的自己
這時候,倘若我是自己的治療師,治療室裡面的諮商技巧通常會是這句話:
「如果可以用你現在這個大叔叔的樣子,去跟那個小時候好孤單、寂寞、其實好想要有人陪的你講講話,你會跟他說什麼?」
我的答案是,我會很想敲敲門,跟他說:
do you wanna build a snowman?🎵~
如果他沒有回應我,我就坐在門口等他,先寫我的論文之類的 – —直到他把頭探出來,問我:
「大叔叔你在看什麼?我也要看!」
(糟糕又逃走了,逃避君正常上線中)
對食物的控制感,也是對愛的控制感
回到一開始馬丁的問題:為什麼我對吃這麼執著?就算煮得這麼爛,我還是要繼續煮?然後有一點點小進步,我就會覺得很開心?
我煮菜的時候會拍照,然後到討論板上詢問大家一些煮菜的技巧,在每次尋求大家的「廚房建議」的時候,都能夠感受到這種愛,而不是強迫被塞過來的愛、或者是一直被忽視的愛。
透過煮東西,我可以對於愛這件事情更有控制感,講白爛一點,就是我是靠和食物的關係來愛自己,來陪伴那個在書櫃前的自己。
人總是在最病的時候才會走到內心最深的地方,感謝我的耳鳴,讓我漸漸變成一個和以前不太一樣,有一點溫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