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這樣的人嗎?
- 總是覺得對不起別人
- 在人際互動當中經常有內疚的感覺
- 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做自己」當中來回糾結
- 很容易受別人的情緒影響,甚至有些時候,會預先想好別人某件事情發生之後的情緒,然後被「那個」情緒影響(儘管事情還沒有發生)
- 習慣想得很遠,可是卻被這個「很遠」困擾著。
- 常常覺得自己好像哪裡做錯了,或者是「可能」做錯,造成別人的麻煩。
上面這些特徵如果你符合三項以上,那麼你很有可能內心經常懷抱著某一種「愧疚感」,在人際關係當中難以做自己,又很容易因為在乎別人的情緒,而覺得內心不舒服。
內疚感與它的好朋友
撰寫高敏感是種天賦而著名的學者Ilse Sand 的一本新作品《內疚感清理練習:寫給經常苛責自己的你》(See Yourself with Friendly Eyes)裡面談到許多相關的症狀、形成原因、以及應對方法,你可以透過上面圖片的測驗,先找出你的量分數,以及兩個分數的總和。倘若你完成了,可以再從這裡面看看測驗結果和答案的意義。
一如作者的第一本作品,這本書談到的主題和面向很廣(講的雖然是高敏感,但是談及是完美主義、低自尊、內向等等多個不同的面向),讀起來會有一種「原來這些都是彼此相關的啊!」的感覺,再加上作者平實而流暢的筆調,所以很快就看完了,不會覺得有負擔。其中幾個經常被提到的、而且也是很重要的主題如下:
- 壓抑憤怒(emotional suppression)
- 自我批評(self criticism)
- 人際界限(interpersonal boundaries)
- 恐懼與控制感(fear and locus of control)
- 受害者情結(Victim complex)
- 退化的防禦機轉(regress)
談過了這些「症狀」之後,作者在最後還談到了如何面對這些症狀的15個方法,聽起來好像很多,但實際上就是把前面每一個章節談到的內容做一個統整跟複習。這一點是我覺得作者很習慣做的事情,他會反覆講一個重要的概念,讓你印象深刻,而不會讓你覺得好像唸了好多東西很雜。同樣的,作者這個統整的功夫,在每一個章節最後也會進行一遍,做一個本章摘要,並且舉一些實際的例子和練習。
練習與嚴格的自己做朋友
如果你也是一個很常苛責自己的人;如果你經常對自己很嚴格,搞得自己做這個也不對,做那個也不對;如果你總是擔心別人對你的看法,缺乏被討厭的勇氣,那麼,或許透過這本書,你會慢慢找到一些和「內在的的嚴格」相處的方法,例如:
- 詢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別人想要什麼)?
- 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先確定到底是自己的責任還是別人的責任?
- 看到自己憤怒的背後還有其他的情緒
- 寫一封信給難以放下的過去
- 把仁慈(compassion)傳出去(書裡面有具體的做法,或者是你可以上網搜尋「慈心咒」)
對自己過分嚴格的人,往往是覺得自己有一些地方沒有達成、就會被討厭的人。然而,這樣的一種「無論如何都沒有辦法達到」的感覺,是無法透過不斷地努力、不斷地自我要求,有一天就能夠達到的。
這並不是說,要你降低對自己的標準,而是希望你能夠練習對自己好一點,關愛自己一點,對自己溫柔一點,這樣的溫柔,是建立在「心疼自己」的感受上。下一次當你問自己「現在該做什麼比較好?」的時候,換個方式來問問自己,改成「我做什麼會比較開心?」,或許你就會看見,原來就算是「不那麼好」的自己,也已經夠好了。